首页 | 重要文件 | 领导讲话 | 工作动态 | 经验集萃 | 理论研讨 | 青蓝工程 | 心语园地 | 人文艺术 | 镜头视野 | 影音之窗 
 

夕阳无限好 情系忘年交

2017-07-20

赵泽五老先生85岁高龄,60多年党龄,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二十多年。1993年—2001年连续8年被评为沈阳市教育系统“关心下一代”先进个人;2001年被评为辽宁省教育系统“关心下一代”先进个人,并在大会发言介绍经验;发言稿被教育部关工委编辑的《关爱下一代》收录。

自1993年起老先生通过为学生讲党课、参加学生党团组织活动到宿舍走访、与学生促膝谈心、请社会名人给学生作报告、与学生交朋友、帮助经济有困难的学生、撰写文章等方式,对学生进行做人、做事、做学问的教育,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和由衷好评。

一、教书育人

老先生1996年为学生开“伦理学”课程,在课程快结束时,发给每位同学一张自制书签,写上一条人生格言,600多名学生他连续写了3个月。学生接到书签后非常感动,纷纷写条子:“感谢老师的教诲,小小的书签上渗透着老师对学生慈父般的感情”。

管理专业96级女同学郑某某来自贫困山区,找到赵老说:“我看您挺和气的,您能给我找个做家教的地方吗?”赵老答应了,但没找到。老人家用信封装了相当一个暑假做家教收入的钱,让她拿去先用,并告诉她:“有困难再来找我”。毕业前夕她在威海找到了工作,因欠学校的贷款拿不到派遣证,心急如焚。赵老师如数为她垫上贷款,使她按时走上工作岗位。她在写给赵老师的信中说:“您并没向我许诺什么,但您把它当作一种责任,对一个陌生的学生能给以爱心,这是我上大学后第一次被感动了。那天晚上我彻夜未眠,感到了一种巨大的精神支持……”。现在钱已经还上了,赵老师说:“即使她因故还不上,我也不认为自己干了傻事,因为在当时我别无选择,如果袖手旁观,事后我将追悔莫及。”

二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

赵老师经常与学生保持通信联系,帮助学生化解各种矛盾,解决思想问题,正确对待人生。

经法系学生于某某来自一个闭塞的山村,性格内向,同学关系不够和谐。多次写信说别人冷落她,羞辱她。“感觉生活欺骗了我,不知哪一天我会不会发疯”。还说“一次次地尝到‘死’的滋味”。赵老师立刻与年级辅导员沟通,指出要关注这个学生。又先后写了四封信劝慰她,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。还抄录了普希金的诗: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/不要忧郁,也不要愤慨/不顺心时暂时克制自己/相信吧,快乐之日终将会到来。”老先生还买来《人生每日忠告》一书赠送给她(书中有些忠告正是针对她的)。收到书的第三天,学生回信说:“非常感动,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惊喜。谢谢您,老师!真的感谢您对我的关心。……我不会再因为过去而苦恼了,我已把它忘记。好好珍惜现在,以期把握未来,请您放心”。老先生说:“有时我在网上浏览高校的资讯,发现校园中常有不幸事件发生。我觉得,如果工作到位,及时得到察觉,给以应有的关心,有些事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”。

材料专业学生况某某不安心专业学习,喜欢文学。想报考古汉语专业研究生,征求赵老师意见。两人长谈二个多小时,最后学生接受了赵老师的意见,把文学作为业余爱好。该生毕业后参军到陆军院校学习,给赵老师来信说:由于部队生活紧张,不安心部队工作。赵老师回信希望他咬紧牙关,坚持下去,就一定会成为合格的军人。因他喜欢文学,就送他一首诗,最后两句是:“投笔从戎英雄业,何逊同龄一代人”!在后来的通讯中他一再谈自己的梦想,念念不忘搞文学。赵老师劝他:“不论将来的路怎么走,一定要把眼前的路走好,把握不住现在,必将失去未来,梦想终究不能离开现实”。这些看法终于得到了他的认同。以后每次工作调动都与赵老师通信,逢年过节来电话嘘寒问暖,互致问候。

赵老师担任学生成立的“人文俱乐部”顾问,参加报告会、座谈会,风雨无阻。在一次报告后的互动活动中,一位学生提出:“一个人品性好而能力差,另一个人品性差而能力强。如果您用人愿用哪一个”?赵老师回答说:“你为什么要把品性和能力截然对立起来呢?品性好能力未必就差,能力强品性未必就不好,品学兼优的多得很。如果一定要看重二者的差异,那么我建议你品味一下美国一位叫麦克唐纳的德育专家说过的话,‘有品性无知识是脆弱的,有知识无品性是危险的,对社会是潜在的威胁’”。赵老师反问这位同学“如果你用人,你想用哪一个?”结果获得了同学的一片掌声。

老师就是这样用自己渊博的知识、诲人不倦的精神做着“关心下一代”工作,他的讲话、报告不用发广告,同学们互相转告场场爆满。同学们觉得听他老人家的报告是一种享受,可以得到做人的启迪、做事的启发、做学问的启蒙。自动化系学生王某在给赵老师的信中写到:“您是我的老师,也是我的长辈,但我更想称您一声‘朋友’!”。

由于学生把赵老师当作朋友,便主动向老师袒露心扉,无话不谈。一位女同学写信问他:“秦始皇用武力统一六国,是伟大的进步。如果美国能以武力统一世界,不也是进步吗?”赵老师了解到,这位同学并不是接受了当时流行于西方的“世界主义”的思想体系的影响,而是一时认识模糊。便写了3000多字的长信,从理论到实践阐明了美国的霸权主义、强权政治是逆历史潮流而动,不得人心。民族差别也不是靠武力能消灭得了的……”。看了赵老师的信,这个同学深受教育、启发表示完全同意赵老师的意见和看法。

信息学院孙某某听了赵老师两次课就把赵老师当成朋友了,一次写了个条子问:“痛苦能用快乐包装起来吗?草原上一只迷途的羔羊找不到回家的路,也不知羊群去向何方,您说它该怎么办?”赵老师与他进行了长谈,了解到他的心结,看了他厚厚的日记,帮他解除了心病,两人成了莫逆之交。大年三十,他从家乡写信给老师拜年,还告诉赵老师一件只有他父母才知道的“秘密”。

老师用父亲一样的慈祥,母亲一样的爱心,给学生以无微不至的关怀,与学生建立了忘年交。多年来与学生书信往来百多封,书信、文章达几十万字,为学生的成长、成才付出了自己的精力和心血。

老师还捐出自己的100多本藏书和稿费,帮助学生成立大学生书社;聘请省老领导、著名作家、知名教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,内容涉及文化发展、文学创作、两岸关系、法律知识……等。

三、把“关心下一代”作为养生之道

随着年龄的增大,赵老师已不能亲自为学生作报告了,但老人家笔耕不辍。随时都关注着学校、学生的需要,主动撰写文章发布到校园“关心下一代网站”上。他老人家的文章点击率最高、最受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欢迎。近几年先后撰写了:“坚守共产党人的信念”、“对新党员的期待”、“关于学生干部素质的几个问题”、“我对佛教的认识”、“做好信教大学生的工作”、“关于婚恋道德 性伦理的几个问题”、“建言与期待”、“以德治校,行胜于言”、“伦理学课堂答问”、“伦理诗选读”、“夕阳无限好 情系忘年交”、“文化管窥”等文章。

要问赵老师长期从事“关心下一代”工作的动力,他说:“一是党性,二是学生的需要和认可。作为有六十多年党龄的党员,离休不是离开党,还应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。做了,心里就踏实,不做,心里就不安。闲暇时看看学生给我的一封封充满真情的来信,就是在不断地为我加油、充电。阅读这些信件,乐在其中。”

老师至今仍利用微机在网上查阅资料,撰写文章,继续做着“关心下一代”工作。他身体健康、头脑聪慧、精神矍铄。

总结二十多年“关心下一代工作”的体会,老先生深情的说:“有一种养生之道叫‘关心下一代’”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沈阳工业大学 关工委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4522

下一条:参加“关心下一代”工作的情缘事

关闭

 

版权所有:365足球数据  技术支持:现代教育技术中心